紡紗學Part 2
首頁 向上一層 車子拖吊時!! 紡紗學Part 2

紡紗學問題解答:             八十七年度期歿考版

1.梳棉機之功用為何?(P96及筆記)

梳理:使纖維平行,並剝下做成薄膜狀態。

清棉(除塵):除去剩餘的塵屑雜物和棉粒(neps)
       的清棉作用。

混合:使纖維充分的混合,增進其均齊度。

成條:將薄膜互相抱合製成棉條(Sliver
   ,俗稱生條),而便於下一工程的進行。

2.Carding與Combing有何不同?

  Carding(梳棉工程):此為自由梳理,無法將纖維完全
                地梳直。主要是將纖維各自分離
                ,去除棉結、雜質,使纖維梳成
                平行狀態。通常只有經過梳棉工
                程的,都為低支數紗。

  Combing(精梳工程):此為握持梳理,較可以將纖維梳
                直。將原本經過梳棉工程中,未
                去除的短纖維,在這次工程中,
                齊的纖維,同時再度清除遺留下
                別纖維,加以平直排列而有規則
                的重合。60支以上的高支紗,大
                多都會經過精梳工程。

3.繪圖說明梳棉工程之梳理及剝取作用。

正的相對位置
針頭對針頭的作用(梳理作用)
>VB(A)的纖維被(B)伸直而
     移至
(B)針上。

針背對針背的作用
>V`B(A)的纖維被(B)推上來
     來,集中於針頭的現象。
      同時,(B)針的纖維亦可能
           移至(A)的傾向。

負的相對位置 
針頭對針背的作用(剝取作用)
>VC(C)的纖維被(A)剝取而
     移至
(A)針上。
<VC(A)的纖維被(C)剝取而
     移至
(C)上。

 

4.繪簡圖說明梳棉機之刺輥、錫林、針板、道夫之針尖、針背運
  動方向,錫林與道夫間之作用為何?

 

 

利用錫林的離心力和氣流來令道
夫收集纖維,它們之間有「凝集
作用」。

 

 

5.計算題,根據刺輥、錫林、道夫之針密、rpm、直徑、機
  寬、纖維長度、細度等,計算喂入纖維根數和每針密作用之
  纖維根數。

已知:針密()、rpm(轉)、直徑(ψ,吋)、機寬(吋)
   、纖維長度(吋)、細度(mic)還有喂入棉卷重(lb)

 

 

 

 

例題:設梳棉機每小時喂入14.5lb棉卷,纖維
   SLM(15/16英吋),細度4.2mic,含雜4
   %,機寬40英吋。

刺輥  ψ:9  針密:36 
    rpm:450
錫林  ψ:50 針密:500 
    rpm:180
道夫  ψ:27 針密:500 
    rpm:9

解法:(更正1mic等於10的-6次方g/in,
    之前和以下都打成-4


 

 


 

(其餘類推)



 

 

6.梳棉機之分類,及各適用之纖維種類及纖維長。

羅拉式梳棉機:羊毛或混紡(纖維長度在3吋以上的化
       學纖維),及下腳毛絨紡紗時使用。

迴轉針板式梳棉機:短纖維, 英吋天然棉纖維。

混合式梳棉機:短纖維,  英吋天然棉纖維。
       和 英吋的化纖。

非針板式梳棉機:大多用於化纖(三吋以上),因為化
        纖中沒有短纖和灰塵。

串聯式梳棉機:增加除塵效果,用於OE紡紗。

7.刺輥之作用有何?

開纖作用:梳理、握持纖維。

除塵作用:利用分割氣流除雜,撞擊除雜。

8.刺輥之除塵作用為何?其除塵方法為何?除塵區如何劃
  分?各區除去何種雜質?

除塵作用:棉紡工程中,纖維的最後一步清潔工作,即
     完全依賴梳棉機的刺輥和除塵刀及刺輥漏底
     間的相互作用。

除塵方法:離心力拋落、遇到除塵刀或TKN漏底口,
     受撞擊掉落,還有阻擋刮落(纖維受針齒抓
     取,而雜質受阻刮落)。

除塵區(請看下圖)。

 

 

 

 

 

除雜種類:

第一區:較大的雜質。

第二區:小的雜質。

第三區:塵埃和短纖維。

9.除塵刀之調整高低刀、角度、隔距,對除塵作用之影響?

高低刀:低刀時,含雜較多,一區多落,二區多回收。
    高刀時,含雜較少。

角度(70∼110度):角度小,除塵對氣流阻力大
            ,纖維易堆積於刀背,而形
            成落棉。

隔距:隔距大,通過之氣流增加,一區落棉雜質少,二
   區負擔加大。隔距小,除塵效率較高。

10.何謂彈性針布?金屬針布?又金屬針布有何優點?何謂
   工作角?背角?梳理力?握持力?

彈性針布(FC):把鋼針(wire)稙在地布(foundation)
         上,做成的針布。

金屬針布(MCC):將細長的鋼片削切成鋸齒形狀,並在
          鋸齒的上半部加以適當的表面硬化,
          而加強其硬度。

金屬針布優點:MCC較不易變形,而且梳理作用較FC強
       烈,因此容易傷害纖維,近年來,大部分的
       機台都使用MCC。

 工作角:a圖的X角

     b圖的α角

 背角:b途中的β角

 梳理力:q分力。
     q=Fsinα

 握持力:p分力。
     p=Fcosβ

  假如,α>90度時,
     p為脫離作用。

11.梳棉機之吸放及混合作用為何?試繪圖說明之。

 

理論:123456

實際:(持續喂棉)
    1276
   (不持續喂棉)
    1278

1->2時,喂入棉卷。2->3時,停止喂棉。
3->4時,沒有棉卷。4->5時,繼續喂棉。

理論上,停止喂棉時,就不會有棉層出現的,但實際不然,而是走1278這種漸進式的方法,這就是放的作用。

理論上,如果持續喂棉,應該會立刻有棉層出現,但是,實際卻是走1276的漸進式出現,這就是吸的作用。
至於,混和作用,因為梳棉機在錫林的地方會產生單纖狀態,而且,又有吸放作用,因此,如果以間斷式喂棉的話,會使得不同的棉纖,可以更有效率地混和,即為混和作用。

12.精梳工程作用為何?試以精梳棉條與生條之差異說明之。

落棉率13∼16%

去除生條中,所含之短纖:42∼48%

去除生條中,所含之雜質:50∼60%

去除生條中,所含之棉結:10∼20%
             =>大的棉結

纖維平行伸直度:由50%提高至85∼90%

13.精梳何以必須經過準備工程?

(1)提高支數:喂入時,需以小卷(24條)喂入。

(2)牽伸倍數:使纖維平行、伸直。

(3)併合:橫向均勻。

(4)去除彎勾。

使其纖維能夠預先加以平行整齊及減少其落棉量。

14.精梳準備工程何以必須是兩道?又其準備工程可分為
   哪三種?

 後彎勾    前彎勾      後彎勾      前彎勾

因為如果棉卷是以前彎勾的方式喂入精梳機,可以增加纖維
伸直度,和減少落棉率。

三種準備工程:

(1)梳棉機─捲條機(SLM)─併條機(RLM)─精梳機─併條機

 SLM使棉條製成小棉卷

 RLM改善黏層的產生及橫向作用之均勻性

 速度較慢

(2)梳棉機─併條機─捲條機─精梳機─併條機

 少用一台機器,減少使用空間,但橫向均勻性較差。

(3)梳棉機─併條機─Lap farmer─精梳機

 牽伸倍數大,佔地較小,改善橫向均勻性。

15.何謂SLM?其作用為何?其牽伸、併合數為何?

SLM(sliver lap machine):捲條機,經梳棉機或併條
             機做成的棉條以24根併
             合成9.5吋寬的小棉卷。

牽伸倍數:1.6倍

併合數 :24 根

16.何謂RLM?其作用為何?其牽伸、併合數為何?

RLM(ribbon lap machine):併捲機,經捲條機所做成
               的小棉卷,以六個小棉卷
               平均的疊合,再加以適當
               的牽伸,使其纖維伸直平
               行,而做成厚薄均勻的小
               卷。

牽伸倍數:6倍

併合數 :6根

17.何謂Lap farmer?其作用為何?其牽伸、併
   合數為何?

Lap farmer:條併卷聯合機,即條卷機與併
           條機併合一起使用。

牽伸倍數:6 ×16 ×3倍

併合數 :20 ×3根

18.解釋名詞

氣流附面層:運動體表面帶動一層空氣流動,又因為空
      氣之粘性摩擦,所以裡面空氣又帶動外層
      空氣,如此層層帶動,於是在運動體表面
      形成氣流層,該氣流層之速度變化大,形
      成一定之分布。

分梳度:1/n(針齒/纖維根數)。

罩板:為防止氣流外洩,而安裝於針板的前後下方,且
   覆蓋錫林的外圍。

彎勾:纖維被針齒或擠壓扭曲所形成,有前彎勾和後彎
   勾之分。

棉粒:棉的成熟度不夠或者呈死棉,都會造成棉粒。

返花:錫林由刺輥上剝取棉纖,而部分未被剝取的棉纖
   還覆蓋在刺輥上,因此,被錫林多次剝取的棉纖
   ,即稱為返花。

抄針:在針布上,將針與針之間的雜質去除。

磨針:研磨縫邊遲鈍的針布,保持針頭銳利,使針布發
   揮應有的功效。

針根:針的底部稱為針根。

針號:美國製的針布直接以每方吋內針頭數表示,英國
   或日本製者即以號數表示。

分散:刺輥和錫林之間的作用,即發散作用。

凝聚:錫林與道夫之間的作用,即凝聚作用。

以上為本人經過十小時的奮鬥所完成,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!

如有錯誤請直接找本人訂正,敬請多多指教!!

編輯兼作者:紡二乙 奶瓶

印製兼發行:此為網路共用板

<本資料在完成時已接受著作財產法的保障,如需備分請自行翻印>

完成日期:八十八年一月十四日凌晨三點十分

最後還是懇請各位可以註冊,來鼓勵這些花時間幫助大家的工作者。

註冊地址:jarc@ms10.hinet.net